Tuesday, April 29, 2008

七千億黃金 密藏烏來深山

2008.04.30

七千億黃金 密藏烏來深山

(更多內容,請詳閱本期《時報周刊》)
不起眼的文園金庫大門,許多路過的遊客根本不知道營區裡面有大量黃金。

揭開文園神秘面紗

報導/潘裕宗 攝影/李安邦、中時報系資料庫



沿著台北縣南勢溪河岸開築新烏路上,矗立著一個不起眼的營區,高圍牆、通電鐵絲網、持槍的憲兵衛哨,與一般軍營很相似,很難單純從外觀嗅出不尋常的氛圍。然而,這裡是台灣戒備最森嚴的地區,營區背後的山洞,有價值高達台幣七千億元的黃金與其他庫藏。

從台北新店進入烏來,到了新烏路三段附近,面河背山的路旁,就會出現這個台灣最神祕的文園營區。營區正門不大,約莫一部大型卡車可以通過,兩側道路在這裡是最高點,往烏來方向是轉彎加上急降坡,往台北方向則是緩坡。

這樣的路況,造就了文園營區「易守難攻」的局勢,除非進入營區內,不然車輛只要稍微暫停,在來車的視覺死角下,一個閃失就會被撞上;再者,營區正面隔著雙線道馬路,就是個急下到河床的陡坡。

說這裡是軍營,也不是很恰當,正式名稱應該是中央銀行的「文園金庫」,完全以人工直接開鑿,做成隧道式山洞來收藏黃金。

占地兩萬多坪的文園營區,其實是一座山,整個文園兵力部署有一個連、一百多名武裝憲兵,人數雖不至於多到嚇人,但依營區特殊地形,能接近而不被發現,盜取黃金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
文園小檔案

利用山坡地形興建隧道式庫房,共有兩個舍庫,一個存放金塊、銀條,一個存放中央鑄幣廠金幣、銀幣,有防盜、防震、防火、防搶、抗炸等各項安全措施,由憲兵205指揮部1個連隊駐守。



駐軍沒看過黃金

報導/潘裕宗 攝影/李安邦、中時報系資料庫



本刊欲商借附近民宅頂樓,以制高點拍攝文園營區部分風貌,卻遭住戶不假思索拒絕,「抱歉耶!沒辦法讓你上去拍照,太敏感了,要是出什麼狀況不是我可以承擔的。」劉姓住戶沒有正面回答文園金庫是否真有藏金,但面對記者詢問多以笑容回應,警覺性很高。

本刊查訪發現,文園金庫附近的居民,幾乎都知道自己與大批黃金為鄰,坐擁一座金山,「雖然黃金是國家的,國家就是我家啊。我是政府的頭家,所以黃金也是我的,哈哈哈,我這樣講沒錯吧?」一名住戶半開玩笑地說。



一名從文園營區退伍的憲兵弟兄,就談到當時值勤的情況,但對於黃金儲藏模式,則是三緘其口。「主要就是站哨而已,除了央行的人,我們根本無法靠近庫房,更別說接近黃金;多數人服役一年多,金條長什麼樣根本沒看過。」

李姓退役憲兵說,「上級規定我們全連不能同時出營區跑步,一定要有人留守,連吃飯都分兩種不同餐食,以防集體中毒、昏迷的意外發生。」他表示,營區與地區警方的警報器是串連的,一旦有狀況警力也會前來支援,鄰近憲兵單位也會火速趕來。

「因為文園等於是國家的保險箱,所有新台幣發行的存底,都庫藏在這裡,當年怕成為戰火攻擊目標,藉此破壞台灣金融,所以山洞都是往山脈裡面挖,門口的鋼門也有抗炸功能。」李姓憲兵如此描述。

現存中央銀行文園金庫的黃金,究竟是不是當年國府從大陸轉運來台?還是台灣人以經濟實力,一分一毫累積買進國庫?目前雖然眾說紛紜,但其實兩者都是。



兩年花三百萬兩

報導/潘裕宗 攝影/李安邦、中時報系資料庫

究竟當年運多少黃金來台?從九百六十萬兩、三百二十萬兩到二百萬兩的數字都有;有沒有黃金船沉在長江、台海,並未登上台灣?這些歷史雖亟待考證,但帳面上還是有資料可查。

監察院在民國三十八年的報告中,顯示三百九十萬兩黃金庫存,還有價值等於四百萬兩黃金的純銀與美金。所以央行來台後,共有約八百萬兩黃金的財力,其中部分做為發行新台幣的準備金,確實發揮穩定台灣金融的作用。

既然央行當年確實運送黃金到台灣,但這筆錢是否如外界所說,都被寅吃卯糧的國軍部隊吃完了?根據前主計長周宏濤回憶錄的記載,國民黨帶來的黃金,因支付每月十八萬兩的軍餉,來台第二年的一九五○年九月就花光光了。

一九五○年六月,當時中央銀行總裁報告指出,一九四九年以來,運至台灣的國庫存金,共三百七十五萬五千多兩;但至當年五月底,共耗掉三百二十一萬二千多兩,僅剩五十四萬二千多兩。
陳水扁政府上台時,陳師孟時任中央銀行副總裁,他也曾進文園金庫,發現當年從大陸運送到台灣的金條,有些有成色不足的現象,曾動過重新鑄造的念頭,又怕外界質疑他動手腳而作罷。

以上資料若屬實,文園裡有央行報告剩下五十四萬多兩,其他就是台灣人民以血汗生產的米、糖換來的國庫收入。

當年國府運送黃金、銀元有兩條主要路線,一從上海央行直接上碼頭,以海關緝私艦運送到台灣,另一種是其他地區銀行的金條、銀元,以陸路方式運送到廈門鼓浪嶼,再以軍艦從廈門運送到台灣。

運金人回憶 沒人敢私吞

民國37年,擔任浙江銀行主任的彭晨,接獲來自中央政府的命令,要在短短數日,把銀行資產裝箱轉運,跟軍隊撤到台灣,但政府各個單位也都在忙著轉移,所以這道命令國民黨沒有給予任何支援,他就帶著十幾位行員沒日沒夜地「掏空」銀行。

面對金庫內7、8,000兩黃金與上百公斤銀元,彭晨等人用銀行專用的木箱裝載,對10幾名人力來說,可是個浩大的工程;但礙於時間緊迫,他們根本不敢鬆懈,還得搬上車子。

「哪有軍隊來護衛我們運送黃金?那時候所有國民黨軍隊,都集中在浙江、上海,那邊根本沒有老百姓,身邊都是軍隊,沒有人敢動我們黃金的主意。」那時彭晨等人還必須獨自護送裝滿黃金的車隊,到停在上海岸邊的軍艦。

彭晨更表示,隨行的行員不可能對黃金有非分之想,「當時要進銀行工作,最重要的就是操守,比現在的銀行要求嚴格得多。」

60年過去,彭晨已經92歲,卻還忘不了把黃金裝箱的那幾晚,他笑說這是他專屬的戰時回憶,「雖然那時運送的數量,我們可以說了算,但不屬於我的東西,我就是不會要。」


七千億黃金密藏烏來深山
報導/劉建宏




中央銀行神祕的黃金山洞「文園」,藏有價值七千億元的黃金。剛剛看完黃金回來的立委盧秀燕透露,當初蔣公從大陸帶來的黃金,幾乎都快花光了,只占所有黃金的百分之七。

滿山盡是黃金磚?沒有那麼誇張啦,就是山洞左右二排櫃子都放著黃金而已,跟我想像的是一堆金山有點落差。不過,聽中央銀行官員說,這些黃金價值高達新台幣七千億元!」

國民黨四位立委盧秀燕、廖正井、羅明才、羅淑蕾,日前在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的陪同下,前往台灣「最神祕也最值錢」、存放中央銀行黃金、白銀的山洞參觀。

盧秀燕描述她所看到的黃金:「有的是大長條形,像巧克力一樣;也有像方形磚塊,但比較薄一點;也有的形狀像梯形,聽說是不同時期買的,模樣也各不相同。但是,黃金上只有四個阿拉伯數字編號,無法分辨哪些是國民黨撤退時帶過來的,哪些是後來買的。」

「我看了一下黃金的重量,從十二公斤到二十幾公斤的都有,還拿起來摸摸看,感覺真的很重,要用兩隻手捧著。以現在的價格來算,一塊黃金就值好幾千萬元。」

一位不願具名的立委說,大部分黃金是十二公斤,大小就像蓋房子用的紅磚塊,只是比較薄一點。這樣一塊黃金磚,價值一千多萬元。

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資料,目前儲藏在山洞的黃金總重量,是一千三百六十一萬英兩,換算成台兩是一千一百二十九萬兩。當初買的成本是一兩新台幣九千元上下,現值則是一兩二萬三千二百元,漲了將近三倍。



老美逼著買!

報導/劉建宏 攝影/何叔娟、中時報系資料庫

盧秀燕透露,根據中央銀行官員告訴她的資料,當初蔣中正從大陸撤退台灣所帶來的黃金,只占現在黃金總量的百分之七,其餘的黃金都是後來在美國政府的「逼迫」下所買的。

盧秀燕說,民國七十幾年中美貿易逆差非常大,美國政府為了平衡逆差,強逼台灣向美國買黃金,「那時買了很多黃金,但究竟買了多少?中央銀行沒有說明。其實以現在來看,這樣也很好,黃金價格一直飆漲,我們賺了很多錢。」
另外一位比較低調、不願具名的立委則說,之前財委會開會時,有立委突然問道:「國民黨從大陸帶來的黃金,到底放在什麼地方?可不可以去看?」中央銀行官員在答覆時就說可以,但只有四位立委報名參加。
當天帶他們去看黃金的是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,出發前就說得很清楚,只有財委會立委才能去,不能帶助理,記者也不能跟,大家都同意,才搭中央銀行的九人座箱型車前往。

「黃金山洞」位於新店新烏路,一般都稱做「文園」。整個文園占地約二萬多坪,當初產權屬於台灣銀行,後來才被中央銀行買來藏黃金。在文園斜對面、往烏來的方向,有著幾棟不太顯眼的房子,也是屬於中央銀行的財產。這位立委私下透露,這些房子是中央銀行考慮萬一將來有戰事,可以撤退到這裡充當臨時辦公室。

原本文園大門口都有憲兵駐守,一般閒雜人等也無法靠近,當天因為立委要來,車子直接就開進去。這位立委表示,一進大門口,首先就看到兩旁好幾排老舊的矮平房,大家以為是憲兵住的地方,但官員卻解釋那是倉庫。

這位立委說,其實文園沒有什麼特別的建築物,車子開進去就可以看到山洞入口。入口處有一道鐵門,是屬於往上升的那種,「應該是用遙控器來控制的鐵捲門,我們到的時候門已經打開了,沒看見到底是怎麼開的,也沒有仔細問。」

貨幣發行 準備百分百

中央銀行儲存黃金,是為了貨幣發行準備之用。盧秀燕說,其他國家的黃金準備率最多達90%,台灣的黃金準備率則有100%。除了7,000億元的黃金,台灣2,700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,也是用來做為發行貨幣的準備。

盧秀燕說,中央銀行把藏黃金的地方搞得那麼神祕,但她聽廖正井說,他在美國念書的時候,曾經到紐約參觀聯邦準備銀行儲存的黃金,只要事先登記,再花錢買票,任何人都可以去看黃金,十分公開,一點都不神祕。

防護很嚴密!
報導/劉建宏 攝影/何叔娟、中時報系資料庫


立委陸續進入鐵門,據形容就像走進山洞的感覺,但裡頭很乾淨,空氣很清爽,沒有一般山洞的潮濕感,燈光也很明亮;走道非常寬敞,大概有七、八公尺寬,看起來連卡車都開得進去。

走了約莫十公尺左右,就看到真正儲藏黃金的庫房,前後有二間庫房。盧秀燕表示,要進去庫房必須打開三道鎖;這個鎖就像電影演的那種大鋼門,相當厚重。

「儲藏黃金的庫房使用密碼鎖,一個人管一個庫房的三組密碼,但二個人互不知道對方的密碼。我聽中央銀行官員說,掌握密碼的人都在中央銀行服務很久,幾乎沒有換過人。當然,還有一個人知道所有的密碼。這點算是機密,不能講太多,免得如果有歹徒想搶黃金,他們被歹徒綁票就糟了。」

通過三道鎖之後,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約三十公尺、寬約六公尺、二層樓高的大房間,屋頂是橢圓形。二邊各是一個櫃子,有三層,一格一格,立委們算一算,每格都放有六十四塊黃金。櫃子除了上鎖,還裝有防彈玻璃,據說可以防九○手槍。

盧秀燕說,除了黃金,櫃子裡還有一些蔣公紀念銀幣、李登輝就職典禮紀念金幣;另外,當年國民黨政府從大陸也帶來不少袁大頭銀元、白銀條,只是中央銀行官員表示,這些袁大頭、白銀條價值不高,才值幾十萬元而已,算是又重又不值錢,中央銀行後來沒有再買過。

文園對外的形象非常神祕,其實早在七、八年前,立法院財委會也曾經偷偷去看過,結果大家都非常訝異,因為雖然庫房非常堅固,但裡頭卻相當破舊,隨便用幾根鐵柱子釘成鐵架,黃金直接擺在鐵架上,也沒有防彈玻璃,相當簡陋。

盧秀燕聽中央銀行官員轉述,那時立委看到鐵架都生鏽了,感到震驚與訝異,限期中央銀行改善,中央銀行也從善如流,才有今天的規模。



(更多內容,請詳閱本期《時報周刊》)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