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November 19, 2008

華語正熱 他們來學中文


  資料來源: 聯合報 | 關鍵字: 台大相關新聞 | November 20, 2008


華語正熱 他們來學中文

‧謝佳伶 2008/11/20

【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謝佳伶/台北報導】

近年國際間吹起一股華語風潮,來台灣學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,台大校園內也處處可見外國人的身影。除了透過交換學生計畫合作的外籍學生,分佈在各系所,更有一群外國人,來台大只為了在台大國際華語研習所學中文。

遠渡重洋來台灣 學中文不簡單

被問起為什麼想要來學中文,大多數外國人的理由都是近年中國大陸崛起,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都說華語,為了經濟考量而來學習中文。當然,也有人說,對中國歷史、文化有興趣所以來學中文。那為什麼選擇來台灣呢,一名華研所學生說:「要看長城兵馬俑等名勝,就會選擇去中國大陸;不過想體驗文化和人情味,我會選擇來台灣。」

對外國人來說,學習中文可沒那麼簡單。他們認為,中文的四個聲調很難學;也有人認為要把成語用在對的地方真的很難。

挪威來的高愛文表示,四個聲調念習慣了就好,可是中文方塊字很多、很難記,這是他目前覺得最困擾的。不過他也說,中文跟西方語言看起來非常不一樣,學著中文的語法辭彙,會帶給他很不一樣的想法。

美國西雅圖來的史闊寧,原本是學政治經濟的,由於對貿易特別關注,所以來台灣學中文,以期在亞洲發展。他說,第一次接觸中文是看中英對照的唐詩,雖然看不懂卻覺得很有趣。來台灣以後,他覺得台灣人很好玩,希望能有機會到中南部去遊覽一番。

對喜歡寫書法的凱莉來說,她最喜歡的中文字是「心」。因為她覺得這個字看起來很簡單,實際上要寫得好來卻不容易。

外國學生的台灣初體驗

這群ICLP的學生普遍認為台灣人很熱情,當然不可免俗地,他們也要嚐嚐台灣美食。高愛文說,他會與其他外國學生一同遊夜市,品嘗台灣小吃。雖然不知道食物的名稱怎麼唸,但他會指給老闆看說:「我要這個。」他覺得台灣夜市很好玩,不過「臭豆腐」的味道還真令他不敢領教。

史闊寧來台灣後,認為要是像在美國一樣玩夜店,那就沒什麼意思了。他對於一些古代的東西比較有興趣,像是太極、氣功等等。另外有一名外國學生來台灣體驗了「拔罐」,他的形容是:「千萬不要隨意嘗試,很痛,太悲慘了。」

台大華研所 學習環境優

台大語言中心三、四樓的華研所(ICLP)是享譽海外的華語學習機構。不少外國人來這裡學習中文,寒暑假時人數會高達一百多人。這學期有七十幾人,目前學生多來自西方國家。

在華研所,每一位學生都有一份專屬的課表。學生與老師面談後,確定華語程度在哪、興趣在哪,再由老師替他們每個人量身訂做打造出一份獨一無二的課表。

上課呈小班制,最多四到五人一班,也有一對一教學的情形。下午還有不同主題的輔導課,讓學生自由參加,加強自己的中文實力。

設備方面,除了上課的教室外,還有交誼廳、圖書館、電腦教室、發音練習室等,還另外購置了一部價值不菲的機器,用以矯正學生的發音。上課的老師都是參加師資培訓出來的,並不是能說中文就能教。

為了打造一個學習中文的環境,鼓勵學生入境隨俗在生活中使用中文,華研所還有大大的紅色標語「請說國語」。除了中文,這裡,也教授台語。

這學期開始,華研所更積極規劃讓所內的外國學生與台灣學生交流對話。目前的規劃是先以台大外文系的同學試辦,每週或隔週與華研所內學生交流一次,做一些議題討論或辯論比賽;為了讓雙方都能有機會練習外語,一次英文一次中文來進行。

看到華研所給外國學生如此優良的學習環境,也讓人不禁想問,那台灣學生學習外語的優質環境在哪裡。

No comments: